说起丝绸之路,就不得不提辽阔西北的一片绿洲孕育出的灿烂瑰宝——敦煌莫高窟。
我们先来简单看一下敦煌莫高窟的壁画。
莫高窟的壁画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开凿于公元前366年的先秦时期。在此后的100多年里,不断加工改良,挖掘出新的石窟,规模逐渐扩大,形成了现存的近30个完整的石窟。
据《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记载:“住在莫高窟的人,在秦建立元朝前两年,有一个沙门,乐得戒空清静。我尝了西林叶,到了此山,忽见金光,状如千佛,作洞。第二次,有个和尚叫法良,从东方来到这里,在尊石洞边上,修建最重要。伽蓝的兴起源于两个和尚。.....土家子四百多年了,石窟里有一千多个龛。”
这个记录是关于莫高窟的传奇经历。僧人眼中的金光,犹如佛光。僧侣们在黑暗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于是在山壁上挖了第一个洞穴。
同时,由于这个石窟的峰顶在茫茫大漠中,因此得名“莫高窟”。后来,人们逐渐称之为“莫高窟”。
石窟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起源于古印度,其内容主要分为三种:建筑、雕塑和壁画。在这里,我们才知道莫高窟里丰富多彩的壁画。
莫高窟的壁画种类丰富,色彩斑斓。在壁画内容上,有大量的佛经故事和民族神话故事,也有大量的花纹画和故事画。它的内容很广泛,包括山川河流、佛祖飞天等等。
一百多年来不断完善并融入时代风格,是十六国时期乃至元明清十几个世纪的文化融合。
民俗是微缩的,是雄伟的,是壮丽的。在融合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艺术风格的基础上,许多国家的古代艺术家创造了精彩的中国西域艺术..
佛画佛画作为敦煌壁画中最重要的部分,数量众多。
“佛画”,顾名思义,就是表现各种佛像的画,如三世佛、七世佛、释迦牟尼等。,以及各种菩萨,如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等。,以及佛教传说中的八龙,即天王、龙王、夜叉、飞佛等。这些佛像大多出现在敦煌壁画中。
佛像的画主要是佛说或“三体画”或“三佛”的画,也有佛陀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对不同对象讲经讲法的部分。
佛像* * *的内容也会出现在壁画中,比如263窟北面的大型壁画,佛像坐在中间,周围是美丽的菩萨,天空中有散落的花朵在飞舞。佛陀拿着法轮坐下,与两只鹿筑巢。这是佛陀第一次这样说。
除了佛和菩萨,还有一个形象是人们熟悉的,那就是天上飞。
天妃,又名沈湘,是石窟中非常美丽的艺术形象。早期多为西域波斯风格,上身不穿衣服,头戴宝冠,佩戴首饰,雍容华贵。后来出现了具有中原风格的飞天形象,人物的五官也从异域风情变成了精致优雅,衣着优雅。
这些飞舞的舞蹈五花八门,有的伸臂向天,有的缓缓下拜,有的挥手散花,有的手捧莲花,五花八门,五彩缤纷。
敦煌壁画中有大量的故事画,其起源是为了弘扬佛教。
故事画是壁画的一种,主要是向人们传播佛教思想,也是壁画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古代,大多数普通人都是文盲,知识水平很低。因此,敦煌壁画以通俗、简洁、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艺术手法,将晦涩难懂的佛教教义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故事画主要分为几类:如佛教故事画是描绘佛陀生平事迹的系列画,如他的出生成长、出家成佛等;本生故事画,描写释迦牟尼生前种种善行,鼓吹“因缘”;因果报应故事画讲述了前世的故事,一个佛教弟子和一个善良的男人和一个女人。佛教历史故事画以历史记载为基础,其中包含历史人物和事件,是生动的佛教史料。
通过这些生动的故事画,人们可以在通俗易懂的故事中感受到佛教的神秘,从而信佛。
资助人画像是指用钱来资助佛教信徒和修建石窟的达官贵人。
在古代,仅凭佛教自身的人力财力很难建造如此大规模的石窟,建造过程中自然也有人出钱。敦煌石窟内部绘有赞助人、家人、亲戚、奴隶和其他人的肖像,称为“赞助人肖像”。提供者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他们往往对佛有一种真诚的信仰。一般壁画中的供养者大多被刻画成端庄、大方、严肃、深沉的形象。
除了上面的佛像画、故事画、供养人画像外,还有一些壁画,如装饰图案画、带有民族神话的壁画、山水画等。在石窟的建筑上,描绘了非常丰富多彩的装饰图案。主要有藻井纹、椽纹、边饰纹等。这些装饰图案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各具特色。以民族神话为题材的壁画,敦煌壁画不仅包含佛教内容,还衍生出道教思想,如董与西王母的故事。
敦煌壁画中的山水画内容也非常丰富,形式多样,遍布整个石窟壁画。这些山水画大多以佛教律法中描绘的山水为题材,结合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山水,结合主观想象,从而描绘出信徒心中的“世外桃源”。
这些不同种类的敦煌壁画构成了莫高窟的艺术殿堂。祖国西北的丝绸之路上有许多灿烂的艺术瑰宝,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圆。莫高窟的雄伟壮观,等待着大家去探索和感受。
相关标签: 百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