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手机,启动软件时轻微晃动,立刻跳转到屏幕上的第三方购物软件;软件使用过程中离开一会儿,等你回来广告又弹出来了;尝试单击关闭按钮,但仍可以跳转到广告...相信很多网友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显然,这种给大家带来不好体验,损害软件形象的广告模式,只会引起人们的抵触。那么,这种未经用户同意就推送的“牛皮癣”广告侵犯了哪些权益呢?如何规范治理?
“摇”开屏打广告牛皮癣,怎么治?
开屏广告“关闭”键其实是“盲”
变成诱导用户误触的手段之一。
打开手机软件,打开屏幕广告弹出,屏幕上出现关闭的符号。点击之后,你发现你跳转到了第三方软件。明明合好了为什么还要跳?
原因是很多软件会将开屏广告设置为全屏可点击,目的是收割大量用户的无意误触,并从中获取广告收入。这个关闭键其实是“ ”,是诱导用户误触的手段之一。
针对这种乱象,从2021年7月开始,工信部开始打击软件开屏广告,并联合第三方检测机构加强限制点击区域的执行,显著位置展示“跳过/关闭”按钮,显著位置展示“点击跳转第三方”标识。
“摇”等交互方式出现。
强制跳转剥夺了用户的选择权
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互动点击”的新交互模式,取代了原来的“全屏点击”。所谓“互动点击”的具体实现方式之一就是让用户“晃动”手机,也有扭动、滑动、滑动等多种互动方式。
山西的杨先生热衷于网购,手机里有很多网购软件。他告诉中国之声记者,感觉“双十一”临近,各种软件的开屏广告开始活跃。走路的时候打开软件可以触发“互动”机制,第三方软件会被弹开。关还是有门槛的。
杨:现在差不多90%的软件都有开屏广告。有一个关闭按钮,但是旁边有一个倒计时。关闭它需要5到6秒。我的手几秒钟都抖不出来。我摇一摇就会跳到第三方。有时候在路上打开,直接判断你在互动,直接打广告。真的很烦!
记者打开多个购物软件体验发现,类似“摇一摇、”开屏的广告随机出现,并不是每次打开都遇到。但是一旦遇到“摇和”,敏感度还是比较高的,走路的时候会跳。
记者按照某软件客服人员提示的操作模式,设置“关闭广告”-退出软件,重新进入。开屏广告依然存在,只是从“摇”变成了“滑”。
北京数字经济与数字治理法治研究会副秘书长黄银旭表示,强制跳转剥夺了用户自主选择的权利,“本质上是误导或诱导跳转,剥夺了用户自主选择的权利,也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用户的时间,破坏了用户的上网体验。”
黄银旭进一步表示,“摇”广告离不开手机陀螺仪和运动传感器数据的调用,这也应该属于个人信息的范畴。
平台需要知道用户获取权限的意愿。
用户要提高自我维权意识。
今年2月,工信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能力的通知》。通知重点包括不得频繁弹出窗口干扰用户正常使用,或使用“全屏热图”、高灵敏度“摇”等易造成误触发的方式诱导用户操作。对上述要求不到位或出现违规行为的,依法采取责令限期整改、向社会公告、组织下架等措施,严肃追究责任。
北京市晔迪律师事务所律师吴振华表示,该平台没有按照标准运行,个人走诉讼程序费用昂贵。其实对于这种“摇”的广告,还有其他的方式来调控。
吴振华:首先,工信部下发了相关文件,要求他们进行整改。相关部门有一些整改措施,但执行不彻底,说明广告主没有完全按照标准进行整改。如果相关行政部门进行罚款,是没有问题的。另外一种情况,如果典型的侵犯了我们的消费用户,消费者保护协会这样的公益组织,也可以提起公益诉讼。
北京数字经济与数字治理法治研究会副秘书长黄银旭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平台一方在获得权限前要充分了解用户的意愿,用户一方也要提高自我维权意识。
本文来源:中国之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相关标签: 数码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