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答案版
多不饱和脂肪酸优于单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中,n-3多不饱和脂肪酸优于n-6多不饱和脂肪酸。
与动物食用油(如猪油)相比,植物食用油更健康。要注意控制动物植物油的摄入。调和油中营养成分的分布更加合理。
买食用油的时候,只要符合国家标准就可以吃。注意不要买小作坊当地方法榨出来的油。购买时尽量买小包装,3个月内用完。
烹饪时注意每天总摄入量25~30克,控制油温不要过热,少用油炸等烹饪方式。不要重复使用用过的油。
豆油
优点:富含维生素e、维生素d和卵磷脂,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价格最便宜。
缺点:容易被氧化酸败,最长保质期只有一年。
适合:炖煮。
不适合:高温爆炒、油炸。
玉米油
优点:富含维生素E、胡萝卜素、谷甾醇、磷脂,对防治“,3高”及并发症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价格相对便宜。
缺点:耐热性差。
适合:炖煮。
不适合:高温爆炒、油炸。
花生油
优点:具有独特的花生香味和丰富的维生素E、胆碱、甾醇、磷脂含量,可防止皮肤皲裂老化,改善血液胆固醇代谢,防止血栓形成,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改善记忆力,延缓脑功能衰退。
缺点:容易被黄曲霉素污染,黄曲霉素对人体有毒性。土法压榨花生油黄曲霉毒素含量容易超标。
适合:日常烹饪、炖煮、凉拌、短时油炸。
不适合:煎久了。
菜籽油
优点:香味独特,富含维生素E、胡萝卜素、磷脂等。,并具有一定的软化血管、延缓衰老的作用。
缺点:可能含有一定量的芥酸,芥酸是一种对人体有毒的毒素。应优先购买不含芥酸或芥酸含量低于3.0%的菜籽油。
适用于:日常烹饪、炖煮。
不适合:高温爆炒,长时间油炸。
葵花籽油
优点:富含维生素E和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绿原酸。
缺点:不耐热,油炸或反复加热后容易产生有害物质。
适合:炖煮。
不适合:高温爆炒、油炸。
橄榄油
优点: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非常高。
缺点:但是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低,价格也很贵。
适合:精炼橄榄油适合烹饪炖煮,初榨橄榄油适合凉拌。
麻油
优点:香味浓郁,含有芝麻酚、芝麻素等天然抗氧化剂。
缺点:香气经不起高温加热。
适合:凉拌,蘸着吃,或者做汤的时候加几滴。
不适合:炖、炒、高温炒、炸。
食用油一直让美食爱好者爱不释手,慎之又慎。煎、炸等高油食物香脆可口,很容易征服人的感官和味蕾。但这些食物吃多了,显然对身体不好,会突然增加肥胖、心脑血管、癌症等疾病的风险。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年版)》的推荐,居民每日食用油摄入量应控制在25 ~ 30g。在画廊复制和使用版权图片可能会导致版权纠纷。
油脂中的三种脂肪酸
人体的需求不同。
油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食用油99%以上是脂肪,脂肪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脂肪酸上。油脂的脂肪酸可分为三类: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这三种脂肪酸都是人体需要的,但需求量并不相同。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提示,我们摄入的油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小于1:1:1(具体来说,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1:1,饱和脂肪酸与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小于1)。在画廊复制和使用版权图片可能会导致版权纠纷。
不饱和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是更健康的脂肪酸,有助于降低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提高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降低血脂,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不饱和脂肪酸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指n-9系列脂肪酸,可以由人体自身合成,是人体细胞中含量最丰富的脂肪酸,不需要专门通过食物摄入,不是人体必需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含有两种人体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脂肪酸——亚油酸(属于n-6多不饱和脂肪酸)和α-亚麻酸(属于n-3多不饱和脂肪酸)。
其中n-3多不饱和脂肪酸来源有限,仅在海鲜、坚果和个别植物油(如亚麻籽油、亚麻籽油)中含量丰富,要注意额外补充。
N-6多不饱和脂肪酸广泛存在于食物中,有多种来源。虽然是人体需要的,但实际上我们日常饮食中n-6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往往过高,但是我们大量摄入n-6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不健康的。
只有n-6多不饱和脂肪酸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均衡,才最有利于健康。有研究表明,n-6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比例应保持在1:1至4:1之间。
综上所述,油脂中的三种脂肪酸中:
1.多不饱和脂肪酸优于单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
2.多不饱和脂肪酸中,n-3多不饱和脂肪酸优于n-6多不饱和脂肪酸。
所以在选择食用油的时候,要注意这些脂肪酸的优先顺序。
各种食用油之间的差异
主要是因为脂肪酸组成不同。
市场上常见的食用油可以分为两大类:动物食用油和植物食用油。动物食用油来源于天然动物脂肪,如猪油、黄油、黄油等。在室温下通常是固体。
植物食用油来源于天然植物的果实、种子和胚芽。常见的食用油有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葵花籽油、玉米油、橄榄油、芝麻油等。
常见食用油的营养分类;
数据来源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从上图可以看出,动物食用油都是高饱和脂肪酸,其胆固醇含量也高。不建议过量食用。但是,动物食用油也不是一无是处。它们还含有其他对人体健康有益的营养物质。例如,奶油和黄油富含维生素A;猪油含有较多的维生素A、D、K、B6和B12。猪油还可以帮助清肠,对于便秘的人来说,可以缓解便秘。
国外营养学家还发现,动物食用油中还含有脂蛋白,具有延年益寿的作用。因此,动物食用油并非完全不能食用,但要注意控制摄入量,其摄入的热量不应超过每日总摄入量的10%。
植物食用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优先选择植物食用油作为日常食用油确实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画廊中的版权图片。转载和使用它们可能会引起版权纠纷。
我们还总结了几种常见植物食用油的其他营养成分、优缺点以及哪些烹饪方法适合你:
豆油
优点:富含维生素e、维生素d和卵磷脂,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价格最便宜。
缺点:容易被氧化酸败,最长保质期只有一年。
适合:炖煮。
不适合:高温爆炒、油炸。
玉米油
优点:富含维生素E、胡萝卜素、谷甾醇、磷脂,对防治“,3高”及并发症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价格相对便宜。
缺点:耐热性差。
适合:炖煮。
不适合:高温爆炒、油炸。
花生油
优点:具有独特的花生香味和丰富的维生素E、胆碱、甾醇、磷脂含量,可防止皮肤皲裂老化,改善血液胆固醇代谢,防止血栓形成,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改善记忆力,延缓脑功能衰退。
缺点:容易被黄曲霉素污染,黄曲霉素对人体有毒性。土法压榨花生油黄曲霉毒素含量容易超标。
适合:日常烹饪、炖煮、凉拌、短时油炸。
不适合:煎久了。
菜籽油
优点:香味独特,富含维生素E、胡萝卜素、磷脂等。,并具有一定的软化血管、延缓衰老的作用。
缺点:可能含有一定量的芥酸,芥酸是一种对人体有毒的毒素。应优先购买不含芥酸或芥酸含量低于3.0%的菜籽油。
适用于:日常烹饪、炖煮。
不适合:高温爆炒,长时间油炸。
葵花籽油
优点:富含维生素E和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绿原酸。
缺点:不耐热,油炸或反复加热后容易产生有害物质。
适合:炖煮。
不适合:高温爆炒、油炸。
橄榄油
优点: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非常高。
缺点:但是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低,价格也很贵。
适合:精炼橄榄油适合烹饪炖煮,初榨橄榄油适合凉拌。
麻油
优点:香味浓郁,含有芝麻酚、芝麻素等天然抗氧化剂。
缺点:香气经不起高温加热。
适合:凉拌,蘸着吃,或者做汤的时候加几滴。
不适合:炖、炒、高温炒、炸。
改吃食用油。
不要长时间吃同一种
总的来说,每个品种的植物食用油都有自己独特的营养价值,所以要换食用油,不要长期吃同一种。
但对于很多家庭来说,买油就意味着买一大桶,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这几个月,三种脂肪酸的摄入比例也是不平衡的。换油的时候要考虑下次买什么油,想想也麻烦。这种情况下,调和油是更好的选择。
调和油是根据需要将这些不同的植物油混合而成的食用油。理想的调和油,通过不同植物油的配比,使三种脂肪酸的比例更加健康均衡,其整体营养价值会高于单一品种的植物油。
画廊中的版权图片。转载和使用它们可能会引起版权纠纷。
调和油是更好的选择,但也要注意,同样的调和油只含有某几种植物油。经常吃的话,多样化效果不会特别理想。所以即使吃调和油,也建议换个品种,把不同种类的调和油混合起来。
而且调和油也要看哪些油是相互调合的。如果三种脂肪酸比例失调,比如参与勾兑的品种都是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富含n-6的品种,而缺乏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品种。或者其中一个用来参与对账的品种占绝大多数,其他品种只占一点点。那么长期食用这些调和油实际上并不能达到脂肪酸均衡摄入的效果。
新国标《食品安全植物油国家标准(GB2716-2018)》要求“食用植物调和油的标签应标明各种食用植物油的比例”我们吃的油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是-小于1:1:1。
在这里,我要提醒你的是,一些市售调和油的脂肪酸比例并不是1:1:1,所以在购买时要注意查看比例。
没有一种食用油是完美的。建议大家在购买食用油的时候,不要只吃单一品种的食用油,尽量吃调和油。有规律地搭配食用,可以吃得营养健康。
买食用油做饭的时候,
也要注意这些
购买食用油时
食用油按照质量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四个等级(橄榄油是特例,分为初榨橄榄油:特级、中级、精炼、混合)。那么是不是等级越高,油的质量就越高呢?不完全是。
一、二级食用油纯度高,杂质少,色泽清亮,香味淡,烹饪时油烟少,适合高温炒制和油炸。但缺点是精炼程度太高,导致油中营养成分流失。
三四级食用油正好相反。它们纯度低,杂质多,颜色较深或中度混浊,风味和口感较强,烹调时油烟较大,更适合低温烹调。但是它们的优点是最大程度的保留了油中的营养成分。
不管是什么档次的油,只要符合国家标准,都可以正常食用。我们可以根据对营养成分的需求、口味和不同的烹饪方法来选择。
看加工工艺。榨油是用物理的方法将油脂从原料中分离出来,保留了更多的营养成分,榨油技术成本更高,价格也更贵。浸出油是经过一系列化学工艺提纯的油,出油率高,生产成本低,价格相对便宜。
很多人喜欢榨油,认为这样更健康;我不喜欢沥油,我觉得会留下化学物质。其实不用太担心。只要是符合国标的食用油,选择正规超市的大品牌,都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购买来历不明的散装油,不要选择小作坊用当地方法压榨的油。
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生产日期越近,保质期越好。一般食用油的保质期为18~24个月,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避光、密封的地方。
尽量买小包装的食用油。打开后会与空气发生反应,加速油的变质。所以尽量买小瓶的食用油,每次用完油就盖好,开封后最好在3个月内用完。
当用食用油烹饪时
控制总摄入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年版)》建议,居民每日食用油摄入量应控制在25 ~ 30克之间。出于健康原因,建议严格遵守该推荐值。
控制烹饪油温。不要等到油冒烟了再把食材放进去煮,因为有些食用油,比如大豆油、玉米油、菜籽油、葵花籽油、特级初榨橄榄油、核桃油、芝麻油、亚麻籽油、紫苏油、葡萄籽油,都不适合高温煮。
控制烹饪方式,少用煎、炸等烹饪方式。油炸和煎炸不仅会产生包括反式脂肪酸在内的有害物质,还会增加油脂的摄入量,其香味和口感也使我们容易暴饮暴食,进一步引发代谢性疾病。
其实用更少的油也能做出好吃的菜。烹调方法应以蒸、煮、炖、焖、煎为主,少煎、炸。可以用空气油炸锅代替油炸。
每次用新油,很多家庭都会把炒完食物的油存起来继续炒其他食物或者用来炒菜。但反复煎炸的油容易产生致癌物,如反式脂肪酸、苯并芘、丙烯酰胺、杂环胺等。,而且长期食用会带来健康隐患。专家建议,不管用什么烹饪方式,油都应该只用一次,每次用食用油都要用新油。
最后,希望大家看完这篇文章,对食用油的选择和使用有更清晰的认识,让用油和吃油都健康起来!
参考数据
[1]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年版)
[2]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7年版)
[3]杨跃新,主编。中国食物成分表标准版。第六版。第一卷,第二卷。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植物油。GB 2716-2018。
计划和制造
作者曾,科普创作者
审核阮科信食品卫生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
相关标签: 美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