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位海外用户在社交平台上透露,他使用的iPhone 15 Pro Max不小心被汽车碾压,虽然屏幕破碎,出现彩色条纹,但由于这款机型使用了更坚固的超级瓷质水晶面板,机身内部并未受损,仍然可以正常开机进入桌面,所有功能都可以正常使用。
随着智能手机已经成为很多用户生活中的“机关”,使用频率高也意味着必然面临磕碰、跌落等意外造成的损坏风险,所以用户端一直对手机的耐用性有一定的要求。
此前,在功能机时代,由于屏幕和机身尺寸往往较小,面对汽车碾压等事故,有很大概率保持完好。即使在这期间,用户也会津津乐道手机“砸核桃”、“钉钉”等新闻。,充满了新奇感,强调手机的坚固性。
但是进入智能手机时代后,随着屏幕尺寸的不断增大,机身正面不出意外的成为了整机最脆弱的部分。正因如此,手机厂商开始将各种特殊玻璃应用于屏幕盖。虽然这大大提高了屏幕的坚固性,但面对超出设计范围的压力,还是难免会造成损伤。因此,上述用户iPhone 15 Pro Max的遭遇显然只是小概率事件,并不具有普遍性。
现在各大手机厂商为了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中高端机型上普遍采用了大量的高耐用设计,包括机身整体结构设计、特殊玻璃盖板、特殊加工工艺、特殊材质等解决方案。当然,厂商也会根据产品的成本、定位和用户需求在其中进行选择。
以特种玻璃盖为例,康宁大猩猩玻璃无疑是这类产品的代表。特定原料制成的玻璃,经过特殊工艺处理后,可以具有硬度高、耐磨、有一定韧性的特点,一度成为很多高端产品的卖点。
随后,手机厂商也根据实际需要开发或采用不同供应商的特殊玻璃产品,如纳米微晶玻璃、龙晶玻璃、短玻璃等。这些特种玻璃虽然名称不同,但都具有耐磨、耐冲击、高韧性的特点。目前主流产品中,即使是包括折叠屏手机在内的中高端机型,几乎都采用了特殊的玻璃盖板。
特殊材质方面,虽然主流中高端机型大多以玻璃为主要后壳材质,但也有不少为了提高耐用性而改用特殊材质的情况。好处很多,一是提升质感,二是带来差异化设计,进一步提升耐用性。目前在提高耐久性方面,比较流行的方案是采用复合材料,比如尼龙纤维、芳纶纤维(或者更通俗的叫法是凯芙拉),甚至是多种材料的混合,并采用特殊的技术进一步提高耐磨性和抗冲击性。
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特殊玻璃、特殊架构的高耐用方案,也只能降低手机因意外情况而损坏的概率,并不代表就能变成“坚不可摧”。其实概率是一个相当“神秘的”概念,现实中有很多损坏的情况,所以在实际使用中要尽量避免坠落、碾压等意外。
但对于手机厂商来说,高耐用设计在产品端的应用其实是一把“双刃剑”。毕竟随着耐用性的提高,手机抵御事故的能力大大增加,自然也就使得其使用寿命更长,从而提高了用户的更换周期。
根据调研机构Counterpoint发布的数据,2022年手机市场整体更新换代周期为43个月,2023年国内市场更新换代周期有所缩短,但也达到了30个月。以目前旗舰机型一年更新一次的速度,意味着一个用户在过去三年可能只需要售后服务,这显然不利于手机厂商扩大市场份额。
然而,随着智能手机使用率的不断提高,用户自然对其耐用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短视频、网文等吸引用户花费大量时间的内容平台上,部分用户希望能够随时随地“刷手机”。这一点在现在越来越多的中高端机型普遍使用特种玻璃并提供IP68防尘防水能力的事实中也得到了证明。
所以对于手机厂商来说,目前的困境是,如果不提高耐用性,用户可能会选择其他品牌耐用性更好的产品;耐久性做得太好,可能导致用户“一机传三代”,扩大市场份额的目标变得遥远。因此,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将成为考验手机厂商的一大难题。
付费维护和增值保护计划的成本比较
针对这个问题,很多手机厂商也想出了解决方案,就是进一步推广类似“Care+”的售后增值服务。毕竟对于厂商来说,只要还在销售产品,售后服务就是必须提供给用户的关键服务。提供增值服务不会增加成本,甚至可以通过差异化服务吸引更多用户。对于用户来说,售后服务永远是“只是”。即使手机的耐用性再高,意外损坏的概率还是存在的,与其损坏后花更多的钱维修,不如选择这种服务减少损失。
在市场竞争已经十分激烈的智能手机市场,采用高耐用性设计已经成为为产品提供差异化体验的一种方式。虽然对厂商来说会有劣势,比如换机周期变长,影响市场份额的快速扩大,但是用户可以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可以不受限制的在更多的场景下使用手机。再加上售后增值服务和适当的数据备份习惯,几乎可以做到万无一失。
相关标签: 数码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