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气温下降,尤其是北方,气候干燥。基础心脏病患者和动脉硬化患者更需要重视。冬季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夏季和明天。做好日常防护可以避免心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
影响因素1。温度对血压的影响:有研究发现,温度每下降1摄氏度,收缩压升高1.3毫米汞柱,舒张压升高0.6毫米汞柱。温度升高1摄氏度,收缩压下降0.37毫米汞柱,舒张压下降0.22毫米汞柱。气温下降导致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
二、气温对血液粘度的影响
气温下降,血小板活性增加,血小板被激活,纤维蛋白原增加,导致血液粘度增加,容易引起血栓形成和缺血性血管疾病。
第三,饮用水不足的影响
冬季气温下降,饮水量较夏季明显减少,循环血量减少,使血液粘度改变,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
第四,体育的影响
冬季气温下降,户外活动减少,人们长期不运动,在家看电视玩手机,体育锻炼少,血液循环缓慢,容易发生血栓和突发心脏事件。
如何避免心血管事件?身体检查
入冬前要做好过冬准备,做好体检,全面了解血压、血糖、血脂、同型半胱氨酸、心电图,尽早调整药物,尤其是高血压患者,冬季血压比夏季高,咨询医生适当调整剂量。
第二,注意保暖。
中老年人,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冬季一定要随着气温的变化更换衣服,室内温度不能太高。如果室内外温差过大,容易导致血管痉挛和心血管事件。
第三,锻炼时间的选择
冬季户外活动最好选择下午,下午的温度相对适宜。那些必须在早上户外运动的人应该在10点以后。也可以结合简单的室内运动,既能锻炼身体又能避免身体冻伤。寒冷会诱发冠状动脉痉挛。
第四,合理饮食
饮食清淡,避免油腻食物,增加高蛋白食物,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
五、作息规律
保证充足的睡眠,坚持23点前入睡,每天睡眠7小时以上。如果入睡或继续睡眠有困难,咨询医生,保证睡眠时间和质量。
第六,按时吃药
你必须按时服药,并遵医嘱。高血压或心脏病患者不遵医嘱是大忌,尤其是心血管药物和高血压药物。一旦错过,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
七、预防感冒
冬季是感冒多发的季节,感冒后常出现呼吸道感染。发烧和呼吸道感染会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脏病急性事件。
八、情绪稳定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紧张、焦虑和愤怒。暴怒、紧张等不良情绪的刺激,可增强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容易诱发心脏病发作。
总之,冬季气温下降,是心脑血管疾病容易发生和加重的季节,所以注意日常生活细节,避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非常重要。
相关标签: 养生美颜